新闻中心
换位思考助企业提升竞争优势
来源:linghan56.com 发布时间:2011-8-17 浏览次数:
信息技术在海关监管工作中的运用,上海到运城专线切切实实改变了那种基于纸面操作、纸面审核的监管模式,方便了企业的物流。现在,区内企业可以通过与海关的实时联网,在海关打造的“电子海关”平台上,足不出户办理各类海关手续,不受区域、上网地点限制,真正实现移动办公。
监管模式优化打造通关“高速路”
宁波出口加工区报关大厅,周五下午,上海到运城物流业务高峰时段。“低风险快速放行!”关员小沈熟练地敲着键盘,随着堆成小山似的单证迅速减少,焦急等待的宁波外运报关行报关员林静亚长舒一口气。
一幅高峰时段海关工作画面的缩影,凝聚着海关锐意改革的信心与勇气。“既要管得住,又要通得快”。近年来,宁波保税区海关坚持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,上海至运城物流不断优化海关监管与服务,相继推出一系列便捷通关措施。2001年,上海到运城专线推出支持IT企业发展十项便捷通关措施,设立重点IT企业特快窗口,实行卡口直通式验放,提供门到门查验、节假日预约验放等服务措施,确保货物通关便利、快速、高效;2003年,对IT企业实施“集中报关”,满足IT产品周转时间短、交期紧、批次多、零库存等生产经营需求;2005年,推出料件额度备案先行监管模式;2008年,对重点液晶光电企业推出“样品销售先送后报”、“提前报关、货到验放”等通关措施,提升企业物流速度;2009年,为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发展,开辟内销审批绿色通道,出台了“随时出区、即时核销”等措施,上海到运城物流为企业加速拓展国内市场创造了条件;2009、2011年相继启动出口及进口分类通关改革试点工作,海关作业时间从“小时”计变成了“分钟”计。一系列便捷通关举措的实施,实现了监管模式的转型蜕变。
身处依托国内第二大港北仑港的宁波保税区,1996年,上海至运城物流保税区海关监管货运量3.4万吨。2010年,这一数字扩大到602万吨,是15年前的176倍。而与此同时,关员人数仅增长3倍,做到了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。
换位思考助企业提升竞争优势
“承蒙宁波保税区海关长期以来对我公司的大力支持,公司进口货物能够享受到海关的加班验放服务,当天就能进厂,极大地满足了企业按时生产需求,保证了供货时间。”近日,宁波菱茂光电有限公司向宁波保税区海关送来的感谢信里这样写道。
监管模式优化打造通关“高速路”
宁波出口加工区报关大厅,周五下午,上海到运城物流业务高峰时段。“低风险快速放行!”关员小沈熟练地敲着键盘,随着堆成小山似的单证迅速减少,焦急等待的宁波外运报关行报关员林静亚长舒一口气。
一幅高峰时段海关工作画面的缩影,凝聚着海关锐意改革的信心与勇气。“既要管得住,又要通得快”。近年来,宁波保税区海关坚持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,上海至运城物流不断优化海关监管与服务,相继推出一系列便捷通关措施。2001年,上海到运城专线推出支持IT企业发展十项便捷通关措施,设立重点IT企业特快窗口,实行卡口直通式验放,提供门到门查验、节假日预约验放等服务措施,确保货物通关便利、快速、高效;2003年,对IT企业实施“集中报关”,满足IT产品周转时间短、交期紧、批次多、零库存等生产经营需求;2005年,推出料件额度备案先行监管模式;2008年,对重点液晶光电企业推出“样品销售先送后报”、“提前报关、货到验放”等通关措施,提升企业物流速度;2009年,为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发展,开辟内销审批绿色通道,出台了“随时出区、即时核销”等措施,上海到运城物流为企业加速拓展国内市场创造了条件;2009、2011年相继启动出口及进口分类通关改革试点工作,海关作业时间从“小时”计变成了“分钟”计。一系列便捷通关举措的实施,实现了监管模式的转型蜕变。
身处依托国内第二大港北仑港的宁波保税区,1996年,上海至运城物流保税区海关监管货运量3.4万吨。2010年,这一数字扩大到602万吨,是15年前的176倍。而与此同时,关员人数仅增长3倍,做到了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。
换位思考助企业提升竞争优势
“承蒙宁波保税区海关长期以来对我公司的大力支持,公司进口货物能够享受到海关的加班验放服务,当天就能进厂,极大地满足了企业按时生产需求,保证了供货时间。”近日,宁波菱茂光电有限公司向宁波保税区海关送来的感谢信里这样写道。
相关新闻
- 2017-5-15上海到运城物流构建“五口岸-两区...
- 2016-11-17上海到运城物流使企业的运营管理...
- 2016-10-8切实减轻企业物流成本,缓解企业...
- 2016-10-7共建物流平台系统的行业盛会
- 2016-9-28电商下乡是中国城镇化的大事件,...








